在一项根据对京、沪、深、穗四地不同行业的1380名白领进行的调查中发现,月收入在3000-8000元的群体中将近1/3的人与常人的性格、处事方式迥然不同,甚至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,招致了“职场变态”的名声。而月薪8000元以上的高薪白领中,“变态”者更是占到80%以上。
在我们心目中,“职场变态”是需要被批评和挽救的,“如何给‘变态人群’减压,让他们更热爱生活,搞好人际关系”成为热门话题,但是,职场专家却强烈反对这种说法,认为这些所谓的“变态”,实际是“职业先驱”,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尊重――
一些人觉得,这群人有悖于物质时代“吃喝玩乐”理念,是不正常的。陈阳指出,我们通常会认为,当人有了钱一定不会再像原来那样拼命工作,应当抽离出来好好享受生活,其实这只是一种理想而并不现实的“主流观念”。
“职场变态”跟吃喝玩乐理念相悖,更注重精神感受和开拓进取。
物欲的巨大魔力,会让人感觉永远匮乏,永远处于不断追求,又无法满足的状态。高等教育会使人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,更加看重精神层面的追求。那些被称为“职场变态”的人,实际上很享受工作中不断带来的成就感,觉得“冒险――控制――征服”是一个获得认同和体现价值的过程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中国经济能保持长期惊人的增长率,正是有了那些被人称之为“变态”的职业先驱的努力。这批人中的一部分在适应商品洪流的过程中,逐步变成很重视理性与逻辑、行动与结果,全身心地为事业付出。他们除了先行一步,还会驱策众人跟进,在这个过程中难免牺牲一些常人的东西。这不是他们的“变态”,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。
可以说,他们站在物质时代的前沿,引领的却不是物欲消费的潮流,而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。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企业的基石,维持着企业高效率的运转,守护着下属同事的“饭碗”,同时不断创造着更多的就业机会。所以,他们理应赢得尊重和钦佩。如果这群人因为无暇顾及吃穿的“非主流”生活理念,就被大众鞭挞为“变态”,那是一种过分的人身攻击。
变态族“或能提高工作效益
对于“变态族”,记者相信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,所以说“变态族”可敬不可亲。可敬是因为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、坚持的精神,以及对公司或团队的工作业绩作出的种种贡献。不可亲是因为太强烈的求胜欲望让他们和大环境格格不入。
你如何看待“变态族”?调查中,49.12%的人觉得“就工作来看,他们功不可没,但如果影响到人际关系或他人的工作情绪就不好了。”
职场专家指出,一个人“变态”可能会提高工作效率,但如果“变态”到影响他人则会造成别人的反感情绪,反而可能降低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。在一个团队中工作,情绪很容易互相感染,如何才能不被“变态族”传染呢?试着用常人的情绪或是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去感染他们,而不是孤立他们,或许能有好效果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“变态族”很享受工作中的成就感,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企业的基石,维持着企业高效率的运转,守护着下属同事的“饭碗”,引领着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职场“变态族”实际是“职业先驱”,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尊重。